
在前一篇文章就有說道,Ladurée的好吃讓我在臨上飛機前,都還跑去左岸的分店再嗑了一回。這間附有中國花鳥繪圖風壁畫的飲茶室就是Ladurée的左岸Bonaparte路上的分店。
牆壁上的中國風花鳥圖融合上Ladurée經典的梧桐綠,再掛上威尼斯鏡,四邊再立上古銅金柱身、頂上卻是椰子樹造型的柱子,天棚吊掛著法式的燭台燈,四者相加,卻是一點都不突兀!古董色的紅、橄欖色的綠皮椅,椅角均是做成竹結造型,形成一幅饒是東西混和趣味卻獨特的Ladurée TEA ROOM~
在前一篇文章就有說道,Ladurée的好吃讓我在臨上飛機前,都還跑去左岸的分店再嗑了一回。這間附有中國花鳥繪圖風壁畫的飲茶室就是Ladurée的左岸Bonaparte路上的分店。
牆壁上的中國風花鳥圖融合上Ladurée經典的梧桐綠,再掛上威尼斯鏡,四邊再立上古銅金柱身、頂上卻是椰子樹造型的柱子,天棚吊掛著法式的燭台燈,四者相加,卻是一點都不突兀!古董色的紅、橄欖色的綠皮椅,椅角均是做成竹結造型,形成一幅饒是東西混和趣味卻獨特的Ladurée TEA ROOM~
還沒去過巴黎之前,我就已經拜讀過杰希嘉的『巴黎甜點』一書,書中對各大甜點店及其中的招牌甜點,均描述的甚為詳細,當然,Ladurée這家百年甜點店,在書中亦是佔了好幾個篇幅,而其中讓我一吃驚為天人的玫瑰聖歐諾黑(Saint Honoré a la Rose),更是甚過本來是我心中最期待的Pierre Herme的伊思芭翁(Ispahan),讓我一吃欲罷不能,光是巴黎的所有分店,只要我有經過,我都忍不住進去再吃一次,甚至到要上飛機前,我都還籌了我身上僅剩的零錢,跑去左岸的Ladurée再吃一次,因為只要想到一回國,就至少要好幾年嚐不到這個味道,說什麼都要排除萬難的吃到它。
Pâtisserie Viennoise是一家店面一點都不起眼的咖啡點心屋,行前要不是早已看過杰希嘉的網誌,早早便在google上搜尋好她的位置,列印出來帶在身上,否則到附近真的很難尋找出店家的真正位置。
Pâtisserie Viennoise距離巴黎索邦大學相當近,算是這裡的大學生課後最愛來的家常小店之一,所以據說小小的店裡,有時會聚滿學生在這裡討論功課,那時你要找一個位置真的要等上許久啦~
去巴黎前,狠狠的K了一遍杰希嘉的網誌,對於這篇「巴黎最好吃的瑪卡烘Macaron」印象深刻,所以此次巴黎行,無論如何,一定要去吃到才行。
所以,我們第一天的行程就在瑪黑區,而Pain de Sucre就在瑪黑區這裡,當然要是先來朝聖一下才行囉~
PAUL麵包店創立於1889年,Francis HOLDER 與他的母親在1958年自他的父親手中接下了PAUL麵包店的棒子,那時PAUL麵包店還只是Lille(里耳市)的一家麵包店。在那個大家只愛白麵包的年代,PAUL以"viennois"維也納系列麵包開始廣為人知。
這天,我們的行程都在聖傑曼德佩區,早上我們吃完花神的早餐,參觀完聖傑曼教堂,接下來的行程便是參觀德拉克洛瓦美術館,這位浪漫主義繪畫大師的美術館就位在富斯坦堡小廣場(Place de Frustenberg)的一角。
▲薇薇安廊街的燈飾造型彷如古早的煤氣燈一般,極其懷舊。
雖然這次的巴黎行,有足足10天的時間,但對於太多可看、可訪的巴黎來說,仍然是不夠的。
要回台灣的前一天,我跟YOYO瘋狂的將巴黎這些我們還來不及探訪完的景點,想要盡我們所能的一一走遍。
下了飛機,巴黎當地的時間才早上7點多,我們4個人拖著大大的行李,想說先去Paris apartment的辦事處寄放行李再說,因為公寓必須下午5點才可以入住,這一段時間只能先寄放在他們的辦事處了。
搭了RER B線抵達巴黎的北站,我們換搭地鐵4號線,到達 Chateau d'Eau 站。
自從懷孕、開始上班以來,就越來越懶得寫網誌了。